多益季刊 Newsletter 10(2007年9月)
「台灣產學英語即戰力調查」記者會紀實
ETS台灣區代表、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與政大商學院、外語學院於6/15(五)下午假六福皇宮舉行「台灣產學英語即戰力調查」記者會。主持人為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陳甫彥,列席者包括104研發中心協理王榮春、政大商學院院長周行一、政大外語學院院長陳超明、政大IMBA辦公室主任陳春龍及ETS台灣區代表總經理王星威。王星威於會中公佈2007台灣產業界的「員工英語能力需求標準」調查報告、ETS全球及台灣地區TOEIC成績統計報告、以及台灣在亞洲最新的TOEIC成績排名。陳超明也公佈商學院學生英文能力調查結果,並將其與產業界高階員工英語能力需求標準做比對,建言菁英人才應挑戰多益900分,成為下一波國際企業主管,以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
記者會報告之一:2006年「台灣與國際職場英語能力差距報告」
為了協助台灣產業人資部門建立「職位英語標準」的基礎工作,ETS台灣區代表每年均提出「台灣與國際職場英語能力差距報告」,報告的重心有三:(一)公佈台灣全球多益成績(聽力、閱讀及總分);(二)公佈亞洲前十分國家之多益成績(聽力、閱讀及總分),以了解台灣與其他亞洲國家的整體差距;(三)將台灣產業的十項職位的平均多益成績與ETS公佈的全球十項職位多益平均成績作比對分析,以便於掃描診斷台灣產業各職位英語能力的健康狀態,做為各公司建立「職位英語標準」的參照依據。
ETS的全球統計目前僅公佈至2005年,而台灣已公佈至2006年。將全球2005年的多益成績與台灣2005及2006兩個年度的成績作比較,可以看出台灣2006年多益成績平均522分,雖然比全球平均500分多了22分,但已比台灣2005年平均529分落後7分,值得檢討。
再者,亞洲國家多益成績排名顯示台灣與亞洲母語非英語的十個國家平均水平相比,不論是2005年或2006年,排行為第七或倒數第四,都輸給菲律賓,印度、土耳其、中國、香港、韓國等國家,只贏了泰國、日本及沙烏地阿拉伯。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2004年是550分,2005年則是573分,進步了23分,也超出台灣51分,反應其國際化的速度及程度。印度的多益成績是725分,排行第二,也可以解釋最近印度崛起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高素質英文人才。下個世代的台灣產業及人才,只有追上鄰城對手國的職場英語能力差距,才能成為國際化企業的主管人才,參加下一波的全球產業競爭與國力競賽。好萊塢揚名的導演李安、雅虎的楊致遠,以及最近返台YouTube的陳士駿是最好的例子。
而針對台灣2006年與全球2005年的十項職位多益成績比對,可以作出以下解讀:
1.台灣在十項職位中,僅三項職位的多益平均成績高於國際對應項目的平均分數,有六項低於國際平均分,一項語國際平均分差一分。
2.高出的三項為科研專家、行銷/銷售、及文書人員;除文書人員領先10分以外,行銷/銷售及科研專家兩類都各自超出83分及31分,大輻領先國際水平,與前兩年的狀況相同,這正是台灣高科技產業人員的強項。
3.較低的六項為財務、作業員、技師/專家助理、管理、專業人才、教學/訓練;其中管理人員、技師/專家助理及專業人士嚴重落後,差距分別高達96分、92分及80分,顯示英語能力水平仍有改善空間。
4.分數相當的一項則為客戶服務,雖然只差一分,但對台灣未來走向服務業國際化來說仍顯不足。
建議台灣人才追上鄰國英語能力差距的方法如下:
1.企業應普遍建立職位及涉外職能英語標準。
2.人才招募、升遷、外派應做英語能力評量。
3.英語教育訓練宜做分班測驗,因材施教,並作前側、後側以追蹤績效。
4.改善職場英語由學校做起,大學英語應加強職場英語教育並與企業需求英語標準做比對。
5.長期做台灣職場與國際職場英檢分數差距比對,追蹤成績落後人員及職位並尋求改善策略。
記者會報告之二:2007年「台灣產業員工英語能力需求標準」調查報告
大前研一的熱門新書「即戰力」指出在全球化時代應培養世界通用的專業人才,語言力-也就是英語,被列為三大即戰力之一。但產業該如何診斷並發揮員工的「英語即戰力」呢?答案就是先找出每個職位,尤其是涉外職務所需求的英語能力標準,再制定每個員工英語的能力是否能勝任這個標準,對不能勝任的員工,還要依其程度提供不同等級的教育訓練。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與ETS台灣區代表2007年合作完成的「台灣產業員工英語能力需求標準」調查報告顯示:
1.台灣產業共有50%的廠商使用英語測驗作為人事管理決策的依據,其他有39%的廠商是局部使用,有11%的廠商是全面使用。在使用應語測驗的廠商中又有43%是自行出題,29%是使用多益測驗,14%使用全民英檢。
2.在職位標準上,針對新招募的員工或基層主管要求的英語能力標準約在多益405分到600分之間,例如國際航線空服員使用的標準就是多益550分;而對相當於經、副理的中級主管的要求分數約在605分到780分之間;對相當於執行長、總經理、協理身分的高級主管則要求分數介於785分到900分之間;例如某大筆記電腦代工廠的中、高階主管就是要求至少在780分以上。
3.在涉外職務上所需的分數更高。涉外工作或派駐海外工作的助理人員要求標準在605分到780分之間;如果是涉外職務的主管人員則要求在785分到900分之間;最高級的要求是涉外法務人員約在905分到990分之間;例如一家法國軍事產業公司要求代表公司與英語系國家的合作單位進行合約談判、且有權做最後決定的法務代表應有多益900分到990分的程度。
4.另外針對不同教育訓練等級也有不同的分數要求。本國廠商要求較低,初級英語課程要求學員有255分到400分的程度,約當國中生的程度,等於有教無類,鼓勵參加;中級英語課程要求程度介於405分到600分之間,約當高中生程度;至於高級課程,相當於海外全程使用英文課程,要求最嚴,約在785分到900分之間。例如外貿協會國際企業經營班及國貿特訓班要求的結業標準就是多益850分,其部份研習課程就是安排在海外,如果程度不夠將無法聽懂大部份內容。
這項調查共發出問卷13,449份,有效回收問卷526份,其中本國企業(含非營利事業)占452家,外商企業占74家;如以企業規模論,員工100人以下小企業占166家,100人到1000人的中企業約為208家,1000人以上大企業約為152家,其中包括超大型5000人以上員工的企業也有51家,也包括了非營利機構47家,其中大學19家,政府機構11間及非政府組織17間。
在本國廠商與外國廠商的比對中可發現台灣的大企業在一般職位上對外語程度要求與外商接近,中級主管要求都在605分到780分之間,高級主管都在785分到900分之間,但在涉外職務上中、低階主管,也就是經理、副理、科長層級,外商要求785分到900分,比本國廠商605分到780分要高出一個層級,最低門檻約高出180分左右。
另就企業規模對員工英語能力要求標準的影響觀察,調查也顯示台灣的大企業在基層主管英語能力需管英語能力需求為605到780分,也比中、小企業的405分高出一個分數級距,最低門檻高出了200分。
就涉外業務上,企業規模的影響主要反應在小企業的涉外助理人員職務,其要求為405分到600分,比大、中企業的605到780分在最低門檻低了200分,顯示其國際化素質較差,但小企業對派遣海外的助理人員英文要求又高出了一個級距。與大、中企業相同,皆為605分到780分之間。
調查報告中也包含了七大類製造業、十大類服務業及大學、政府、NGO三項非營利組織的「員工英語能力標準」需求參數,供各相關產業的人資部門查考。
記者會報告之三:2007年商學院學生英文能力調查結果及其台灣產業界「高階員工英語能力需求標準」比對報告
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長期與ETS台灣區代表合作,透過多益測驗進行英語文習得研究,希望建立台灣高等教育英語教學與企業界需求外語能力的比對指標。本次的研究目標延續各界長久以來關心的議題-探討台灣大學生的英語教育成效,重點放在高階的菁英人才。這些人才畢業後的就業不是問題,擔任企業主管問題也不大,但值得探討的是,將來他們在職場上領導企業團隊參加國際競爭,所具備的高階外語能力能否達到企業需要的指標。
本次研究目標為政大商學院應屆畢業生及研究生(共799名學生,估全體商學院人數近八成)之高階職場英語能力,及其與產業界中高階主管需求的英語能力指標所做的比對。依據2007年台灣產業「員工英語能力需求標準」調查報告,廠商眾數比例最高之選擇,一般職務高階主管及所有涉外職務主管、外派主管等要求之英語能力標準都在785分以上。而這次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多益785分以上者共有256人,佔考生總數799人的32.05%,超過900分以上者,占考生總數7%。
學習外語不僅是一種工具鍛鍊,更是思維模式的多元化。由外語的思維模式來檢視自己文化與思維模式,進而產生了創意與思辯能力。高階的語言能力不僅是有效的溝通媒介,更是一種思辯能力及領導才能的基礎。很有研究顯示,未來的企業領導人或是其他行業的菁英,更需要掌握兩種以上的語言(母語與外語)來開創自己的思維與拓展多元文化空間。高階的外語能力(如多益900分),不僅代表語言的流暢度,更能展現個人使用兩種語言思考以創造多元價值與宏觀視野。
因此,本研究報告中不但建言菁英族群應挑戰多益900分,成為下一波國際企業的主管人才,擔任提升台灣競爭力的生力軍,也從教育面深入分析菁英英語人才該如何培育,做為改善商學院菁英學生英語教育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