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EIC季刊 Newsletter 64(2022年6月)
學好英文 立志出國進修圓廚師夢
畢業於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食品加工科的吳姿億,在2020年主動報名TOEIC® 聽力與閱讀測驗,獲得840分的好成績,是花蓮高農近十年來首位考取800分以上的學生。每當有人問起吳姿億是怎麼學好英文,其實她所提供參考的學習管道並不難尋,之所以能成就奇蹟,不外乎「自律」而已。
學習方式翻轉 情境式最有效
吳姿億的英文啟蒙,即是國小時拿著課本背單字、抄單字,但她的英文成績常常只有30、40分,從來沒有及格過。和許多家長一樣,吳姿億的父母認為英文能力非常重要,在她上國中時便被要求補習英文,雖是被動的加強學習,但也就在此時點燃她的「英文魂」。
因為喜歡老師、進而喜歡英文,原來這位老師用情境式的教學打動吳姿億的心。播放電影片段,一邊講解文法與單字運用,且不斷重播加強記憶。因為有劇情輔助,吳姿億恍然體悟,英文不應是背誦的樣版,而是營造情境的旋律。
此外,國中時她還參加全美語的夏令營,笑稱是被家人送去長見識、練膽量,當時所有人玩在一起卻少了對話,吳姿億深刻感受到欲言又止的懊惱,才漸漸「接納」英文的重要性,並有意認真精進英文。
受到刺激產生動力,吳姿億也開始發掘英文的另一種風貌,她會去圖書館借有趣、好看的英文繪本,從最基礎的幼兒圖畫書起步,再進階到字數較多的圖文書,只要有空檔就翻閱。
透過情境式學習,吳姿億體悟到英文不是背誦,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透過課外活動與閱讀繪本,吳姿億慢慢開啟英語學習這一扇窗;不過,真正發自內心的主動學習,是進入高職之後。
吳姿億的外公在金門經營超過一甲子的在地人氣餐廳,她的母親也扎實地傳承到外公精湛的廚藝,可謂家學淵源。耳濡目染之下,吳姿億從小就對烹飪及烘焙產生興趣,且立志要成為一名廚師,以第一志願考上花蓮高農。
為了圓夢,英文能力成為首要任務。高職時期的吳姿億,學習英文變成主動出擊,她明白自己無法按照傳統方式死讀書,必須藉由「情境」模式反覆吸收,例如看影片、聽歌等,她還訂閱CNN的新聞,包括政治、社會、生活、時尚等多領域的內容,每天固定「叮咚」手機提醒,成為生活的日常,養成習慣後,英語學習已融入生活情境中。
從所學出發 活用英文更重要
CNN的新聞一般不會太冗長,吳姿億利用課餘時間閱讀時,會準備一本筆記本,記下看不懂的單字,回家再查翻譯,但每天累積的單字量不超過20個。她認為一旦達到自己能吸收的量就要停止,絕不會為了增加數量而超載,這樣反而容易忘記。
吳姿億從高一開始養成每天閱讀CNN的習慣,起初也很辛苦,閱讀速度不快、要查很多單字,但天天練習後便愈看愈順;倘若遇到比較艱深的議題,吳姿億也不勉強自己,直接跳過。
聽歌曲和看影片能練習聽力,但為了考試而設計的聽力練習,通常沒有生活感,所以吳姿億會聽自己喜歡的歌曲,不會的單字一樣記下來,反覆聽之後便能牢記該單字的意思,平日有空就哼哼唱唱,在聽與說之間悠遊自得。
至於電影,吳姿億會強迫自己看英文字幕,她挑選的片單也不分國界,英語系國家舉凡美國、英國、澳洲及加拿大等,好不好看是其次,主要是能訓練自己的聽力,畢竟準備TOEIC測驗時,需要聽懂不同國家的腔調。
不過,若真要挑選內容時,吳姿億會以自己的所學出發,特別留意關於食物材料與食品加工的影片,或者美食相關的紀錄報導,從中學習專業上所需的字彙,她認為,「英語不只是為了要考試,能活用比較重要」。
吳姿億(右)參加109學年度全國高中農業類技藝競賽,獲得食品加工職種金手獎第三名。
她參加過校內外各種英語相關的競賽,屢獲佳績。每當要代表學校參加校外比賽前,吳姿億會主動尋求老師的協助,例如英文造句比賽,她每天練習用一個單字造句,就像給自己一個小測驗,上午寫好請老師修改,下午放學前再找老師取回,還能聽聽老師的講解與建議,學習效果大幅進步。
吳姿億去年(2021)成功進入高雄餐旅大學烘焙管理系技優專班。她說,大多烘焙商品最初都是由西方傳來,要能直接看懂原文介紹很重要,這學期有一門關於世界烘焙產品品評的課程,老師提供的講義也是原文。
今年六月,她打算參加荷蘭舉辦的廚藝競賽,比賽規定要繳交英文食譜與做法。除此之外,吳姿億還計畫大四到澳洲實習,全方位的英語能力成為她邁向未來的重要武器,「聽懂英文會收穫更多」。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English OK》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