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報名

TOEIC季刊 Newsletter 63(2022年3月)

中山大學超前部署 打造國際化校園

文、攝影/楊旻蓁


雙語國家上路,全台總動員推行雙語教育,就是為了培育學生的英語能力,將台灣人才接軌國際。去年(2021)九月,教育部提出「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選出四所重點培育學校,逐步在大學推動全英語教學模式。

 

中山大學獲選為雙語標竿大學之一,去年12月為全校大一學生進行TOEIC® 聽力與閱讀測驗普測,25.53% 學生達CEFR B2 以上等級,學生的英語能力已達成教育部所訂2024 目標。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的標竿學校需在2024 年達成的目標,包括至少25% 的大二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達到CEFR B2 以上的流利精熟等級,同時全校至少20% 大二與碩一學生,當年20% 以上學分為全英語課程。

 

師資、學生、課程 多面向打造雙語環境

中山大學先馳得點交出亮眼成績單,代表的不僅是建立雙語校園的企圖,背後倚賴的更是全校多年來系統性、策略性的超前部署。早在教育部推動大專院校雙語計畫前,中山大學就已在108學年度一、二級主管共識營上,確立打造雙語大學的走向,讓中山成為一所國際化大學。

 

「我們的目標是加強學生的國際移動力,希望學生不要把自己對未來的想像局限在台灣。」中山大學教務長林伯樵一語道出中山大學雙語教育的核心理念。為了創造國際化環境,中山於2019年起從外籍教師、國際學生、EMI授課三個面向提升比例,希望營造一個多語言、跨文化交流的校園環境。

 

想要吸引國際教師與學生,首先從行政體系營造友善環境,中山每一個處室至少有一個英語窗口,學校也鼓勵行政人員考取英語證照,曾有行政人員考取TOEIC®測驗 980分獲得五千元獎金。林伯樵說,加強同仁英語能力,就是希望當國際教師與學生來電聯繫時,能第一時間獲得回應,不會詢問無門。中山大學外籍教師占比目前為10%,預計在2025年達到15%、2030年提升至30%。

 

全英授課方面,中山大學則率全台之先,自110學年開設電機、機電、化學三個科系的全英專班,隨後各科系也都在評估自身資源後自告奮勇加入,111學年包括海資系、應數系、物理系,以及管理學院國際經營管理的學士學位學程,都加入英語專班的行列。

中山大學教務長林伯樵(左)、全英語卓越教學中心執行長李香蘭(右)樂見越來越多學生走進國際。

為了更全面推動雙語授課,中山也成立「全英語卓越教學中心(EMI)」,重新整合規畫英語通識課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副院長、全英語卓越教學中心執行長李香蘭說,EMI中心成立半年多來,不斷用有創意的方式馬不停蹄開發新課程,最大的改變是大一英語通識課程換了新課本,從課程設計到成效評估對接CEFR參考架構,希望系統性提升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設立EMI中心 創造英語授課新風貌

李香蘭說明,目前EMI中心設計兩個學程,其中「全英語通識菁英學程」強調英語的表達、分析、批判,課程主題如語言學習、多元文化、政治素養、環境變遷、科技應用、人文藝術,多面向提升學生素養能力與國際觀。「實用英語跨域學程」則強調實用、多元與創新,如商用英文、科技英文,讓同學在畢業前能有職場的語言訓練。

 

對台灣學生來說,要銜接全英課程,中間的過渡期仍是一大突破與挑戰。化學系英語組一年級的張鈺盺分享,幾乎每天都有兩小時以上的全英課程可以練習英聽,雖然適應過程很辛苦,但上課或看原文書都讓英語能力逐漸進步,不懂的單字越來越少,相當有成就感。

 

電機系英語組一年級賴佳莘也坦言,自己的英語聽力較弱,當初報考全英組就是為了訓練英聽,「雖然每天至少被英文轟炸五個小時,但也能感受到自己英語聽力有明顯進步」,尤其很多老師或助教都以英語為母語,討論問題只能用英語溝通,可從中刺激英語思考,訓練英語表達與口說。

 

不只校園內多管齊下營造國際氛圍,中山大學更不斷向學生溝通出國交換的重要性,林伯樵期許,「學生的大學四年時間,在中山讀三年就好,最後一年可以去其他國家交換。」過去有些學生想出國交換,卻卡在大四還有必修課,為此,中山因時制宜修改課程架構,例如化學系就調整學分,學生在大三上之前就能修完必修,安排出國。中山目前在全球一共有278所姊妹校,學生每個月還有一萬元交換獎學金,出國在外經濟壓力相對減低不少。即使在疫情尚未明朗的期間,110年上學期還有將近200位學生申請出國交換。

國際沙龍English Table提供一個自在的環境讓學生開口說英語,光是110學年上學期就吸引了1500人次參加。

國際沙龍融入生活 人人都敢開口說

為了實現雙語校園的藍圖,EMI中心也透過「西灣國際沙龍」創辦多元豐富的課外活動,將英語植入生活的各個角落,讓學生從不敢說英文,到自信開口說。西灣學院國際沙龍總籌趙可卿說,國際沙龍的初衷就是辦活動讓台灣和外籍學生互動,中山大學有將近十分之一的外籍生,他們也欠缺和台灣學生交流的機會,希望藉此搭起異國交流的橋梁。

 

國際沙龍的活動從周一到周四不間斷,每天有三場活動,學生再忙,也有許多機會能選擇。包括中午的English Table,學生分組後由Leader帶領討論民主、建築等各式各樣議題。下午有自學園小老師時間,可一對一和tutor英語對話,晚上還有線上tutor,學生可以邊吃晚餐邊聊天。無論是學業上的疑難雜症,生活中的休閒活動、影劇話題,都可以和tutor聊。此外,國際沙龍也定期舉辦International Corner,邀請國外講者與各領域大師,以英語演講分享職場上的經歷或專業知識,最新活動還有English Club,由四位美國業師和學生聊天練習英文。

 

財管系大四的杜沛恩參加過English Table後分享,「Leader都很會引導你講話,就算自己很害羞,也會一直問你問題,慢慢引導你用英文思考講更多,對英文口說和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學期末還有學生在意見回饋中表示,參加活動後發現自己不是不會說,而是不敢開口,趙可卿指出「English Table就是給學生一個機會讓他們從不敢變成敢,EMI中心也希望透過這一系列活動幫助學生奠基英語學習的自信心,進而找出學習英語的興趣。」

 

林伯樵引用校外委員所述,各國企業所需的人才要有專業能力和語言能力,兩者兼備已經不是全配、而是簡配。期許學生將英語作為必備工具,他也相信,學生比師長更有想法,學校要做的就是提供更多資源,穩扎穩打讓中山大學成為一所融合多國人才的國際化學校。


想知道更多完整內容,請下載本期季刊


本網站不支援 IE11

系統偵測到您目前使用 IE11 (含) 以下版本瀏覽器,本網站內容可能無法正確顯示與使用,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如 Microsoft Edge、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