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導向課程結合國際評量 大明高中厚植學生跨域英語力

文/朱韻縈 照片提供/大明高級中學


在全球化趨勢下,英語不僅是學科知識,更是進入世界的通行證。台中大明高中秉持「成就每一個孩子」的教育願景,以「學習力、創新力、品格力」為核心素養,設計兼顧知識、態度與能力的課程,強調生活實踐與素養養成。英語教育則在這套課程藍圖中扮演關鍵角色,不僅是語言學習,更是培養國際視野與跨文化理解的重要媒介。

 

大明學子愉快與外國朋友交談,把英語學習化為日常互動,展現自信與國際視野。

雙語實踐與國際交流並行

大明高中校長陳鵬松強調:「我們希望學生不只是會考英文,而是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使用它。」基於這樣的理念,學校在課程設計上,將英語融入跨領域學習與素養教育。例如「創意劇場」加強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與創作力;「讀者劇場」提供學生展現舞台,培養臨場表達與自信。

「跨領域簡報」則是讓學生在不同科目中嘗試以英語發表成果,提升學習動機與應用能力。國中部主任楊碧玉補充:「幾乎每個科目都會讓學生用英語呈現,像是社會科的專題報告、自然科的實驗發表,都能融入語言應用。」

在雙語教育推動上,學校採取多元策略。由外師與中師協同教學的ESL課程,從音樂、體育到生活科技等領域,學生都能體驗「中英交替」或「全英授課」的情境,強化語感與臨場表達能力。寒暑假課程也設計跨領域主題,例如「走讀台中舊城區」和「英文小書創作」,結合歷史、地理與語言,讓學生在真實場域中實踐雙語學習。

此外,學校更開設「英文全方位」課程,由外籍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英文雜誌、進行主題討論與發表,打破課本框架,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活用語言。課外活動如English Corner,則營造輕鬆氛圍,讓學生自在練習口語,逐步養成表達自信。

大明高中也積極拓展國際交流,去(2024)年邀請日本山形縣酒田市來訪並分享歌舞藝妓文化,今年更與酒田南高校建立固定合作,不僅有線上會議,預計10月大明師生也將赴日交流。「孩子們在交流後常常驚訝於自己真的能溝通,這種成就感大大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心。」陳鵬松表示,透過這些具體經驗,學生逐漸將英語視為與世界互動的橋梁,而非僅是考試工具。

為了加深語言與專業的連結,高職部也導入「專業英語」理念。例如藝術設計群學生在專業課程中學習國際通用的專業術語,培養未來職場所需的英語素養。同時,學校也鼓勵學生參加英文菁英盃競賽,在舞台上用英語發表專題,將專業知識與語言能力融合展現。

 

以TOEIC Bridge建構英語學習路徑

除了課程與活動,大明高中也透過TOEIC Bridge測驗檢視學生的英語程度與學習成效。教務主任何宜展指出,學校選擇TOEIC Bridge的原因有三:其一,家長高度認同,因為這項測驗與會考題型相近,能幫助學生熟悉題型並診斷弱點;其二,成績具國際認可性,無論國內升學或海外留學皆有參考價值;其三,測驗結果可作為教學依據,協助老師針對班級或個別學生加強弱項。

學校安排七年級新生於入學初進行前測,作為英語能力分班依據,並於學期末實施後測,追蹤學習進展。楊碧玉說明:「測驗不僅讓學生清楚知道自己的強弱項,也讓老師能調整教學策略,例如針對聽力較弱的學生加強訓練。」這樣的循環,使測驗不再只是一次性的考試,而是學習歷程的一部分。

目前,大明高中規劃從國中階段先以TOEIC Bridge測驗作為基礎,高中則銜接TOEIC測驗,形成完整且有系統的能力培養路徑。陳鵬松指出:「我們希望學生在高中畢業前,就能具備國際認證,無論升學或海外深造都能從容應對。」

在配套上,學校提供線上資源、模擬測驗與考前輔導課程,並於週三晚上開設TOEIC加強班,邀請外部專業師資授課。同時,學校也成為TOEIC Bridge夥伴校,善用忠欣公司提供的教材資源與師資研習,強化教師專業技能,並將評量結果納入學習歷程檔案,作為學生成長紀錄與教師教學依據。

近年來,大明高中也積極推動國際教育旅行,帶領學生赴澳洲、美國交流,在異地實際使用英語溝通。這些經驗不僅提升了能力,也讓他們深刻體會語言、文化與生活的緊密連結。這些具體實踐,讓大明高中學生的英語不再只是課本知識,而是日常應用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

正如陳鵬松所言:「我們希望學生的英語學習,不是短期為了考試,而是能真正用在生活中,成為走向國際的能力。」

 

 

陳鵬松

現職:大明高級中學校長
經歷:大明高中實習輔導處主任、技術教師、專任教師、導師
學歷:逢甲大學電子工程學系



本網站不支援 IE11

系統偵測到您目前使用 IE11 (含) 以下版本瀏覽器,本網站內容可能無法正確顯示與使用,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如 Microsoft Edge、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